二四六香港资料期期准一香港四不象,最佳精选数据资料_手机版24.02.60
- 特训
- 2024-12-25 18:23:14
- 889
创作近体诗应该遵循哪些基本规则?
近体诗就是格律诗。
初唐,宫廷诗人总结平仄韵律和对仗制定了格律诗的体制,后来科举推广,一时大兴。这种明显不同于唐之前诗作品的新形式很快盛行,唐人称这种新诗体为“今体诗”,与“古体诗”互相区别。到了宋朝,文人开始总结前朝诗歌,不能再称“今体”,便将这种诗体称为“近体诗”,这个称呼一直沿用到今天。也就是我们平时俗称的“唐诗”,区别于“古风”。
既然是格律诗,就必须遵循格律。格律有几个方面的基本规则。
第一个是押韵。所有的诗都是有韵脚的,但格律诗是最严格的。如果不写格律诗,写写古风之类的,只需要大致押韵就可以了,平仄同押(一句押“天”,一句押“舔”);邻韵通押(“峰”,“中”通押);句子多了,发生了内容或意象的转化,使用转韵,这些在古体诗里面都是可以存在的,但在格律体绝对不能发生。
格律体分为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不限句数,均是要求一韵到底,不能错韵。而且格律诗大都是以平声做为韵脚,极少数情况下有仄声韵,但是我们今天来新写近体诗,一定要遵守这些押韵方面的规则。
第二个是平仄。这是近体诗最让初学者感觉为难的规则。汉字普通话一二声为平音,三四声为仄音,近体诗的平仄格式是从首句来判断的,而基础形式只有四种:“仄起不押韵,仄起押韵,平起不押韵,平起押韵”,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我们把首句的平仄格式分析出来,再使用“对,粘”的法则就可以推导出整首绝句或者律诗的平仄关系,然后再根据平仄关系选词写诗,基本上就不会有读音上的错误(具体推导关注看以前问答或文章,不再赘述)。近体诗必须要能套用平仄格式,否则就不是近体诗。
第三个是对仗。近体诗中,绝句不要求对仗,律诗要求颌联和颈联对仗,至少颈联(五六句)要对仗,否则出律。排律则除了首句和尾句,其他不论多少句都必须对仗,这是最难写的,历史上也很少有人写好。不管多少句,要遵守平仄关系,要一韵到底,还要句句对仗,这个写出来,更像是作者在炫技。
第四个是写法。近体诗不但在平仄韵脚对仗上有严格要求,写法上也不像古体诗,只要古朴就好,天上一句,地上一句都随便你。格律诗属于精雕之后的文学作品,文章讲究“起承转合”,绝句四句要迅速展开,在叙事和抒情的笔法上讲究快准狠;而律诗相对来说篇幅要长一点,有足够的字数用来铺陈、描写,发挥的重点在对仗的颌联,颈联。而律诗也是每两句一联的遵守“起承转合”的写法,最终合到首联,完成一篇作品。而排律字数就更多,一般在十句以上,作者在格式被限死的情况下去安排自己的写法。
第五个是意境。诗是韵文,同样,诗以言志。写诗,要求意境为先,在格式规则严苛的情况下,要写得更加有诗意,妙笔生花,这样的作品才能称为好诗,这样的诗人才能称得上好诗人。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试着回答一个:
近体诗与古体诗有所区分的是,古体诗不要求平仄,对仗,押韵。有三言,四言至七言。老有长短句,追求的是意境美。而反之,近体诗却要求平仄,对仗,押韵及意境美。节奏,语气的抑扬顿挫,即平仄都有规律可行。而且韵用必须押韵。分平韵,仄韵,平仄对韵,和一韵到底,而现在人们觉得上仄下平的韵角较美。故多与奇句(一,三,五,七为仄句,可用同韵或不同韵,)为仄。偶句(二,四,六,八)为平韵。四句称为绝句,八句称为律诗。若超过八句为排律。
写诗必与意先,先贤们为实显意境,常常在句子中分为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第七字奇句可押韵也可不押,偶句必押韵。所以近体诗中常有孤仄孤平或者三连平三连仄的句子。而现在人们都把此作为大忌。一般还是不要犯。
现在创作近体诗须遵守古韵美,而现在用的有平水韵等古韵书和中华新韵书。二者在同一首诗中不能混合使用。而使用什么韵书就看个人喜好。并标明使用的韵书是什么韵书。如果不能遵守规则即不要标明,特别是有绝句,律诗和词牌的写作。
写作,古体诗和近体诗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所谓平仄,押韵如同口诀一样记熟了,就是一个公式万变不离其宗。问题在于你是用现代语言或者仿古语言来写。如果要通俗易懂就用现代语言文字,如果要高雅仿古就得多练习韵书古文。
以上为本人肤浅观点,欢迎各位诗友,贤师批评指导。助本人提高。谢谢。
近体诗即格律诗。既然说创作,就先贴一首应景的七律吧:
词林正韵遍三城,
平水佩文添一程。
信手拈来花下酒,
残思未入月中明。
吟诗二百依唐赋,
落笔三千习宋笙。
最是无聊杨柳句,
今风不解古人情。
上面应景之作是今天下午回答另一问题临时凑的,马马虎虎也算是创作了,不然怎么好意思回答题主的问题呢?呵呵。
个人觉得,抛开立意和修辞手法的高低不说,格律诗的规则倒是很简单:
1.韵,中华新韵和平水韵,注意两韵不能混搭。
2.粘,前句尾与后句头关系,搞清了这个基本就可以无视什么“X起X收”和“首句入不入X韵”的事了。
3.联。句意对仗、平仄对仗,避免合掌(句意重复)。律诗由首联(1、2句)、颔联(3、4句)、颈联(5、6句)、尾联(7、8句)构成;律绝由首联、尾联构成。
4.平仄,掐头去尾不计,句中避免孤平(两仄夹一平)字。
5.拗救,对即将出现孤平的句子进行调整,基础的救式分三拗五救和五拗六救。如上面第2句“平水佩文添一程”,正体为仄仄平平仄仄平,因第3字用了仄,就改为平仄仄平平仄平,此为句中自救的三拗五救。会了自救便能掌握对救(对句救出句);两救式相对比较复杂,即救出句又救本句,几乎可另起一问了,不赘述。
6.转折,这个只能靠自己遣词造句进行铺垫和营造了,侧重在颔联和尾联上。
7.结句,全诗立意皆在此处。
哦,字打到到这里我忽然想起来了,之前回答的另一的问题是:七律诗的难点在哪里?
一,如果你写七绝,就百度七绝的平仄谱,最好按其正格写诗。
二,推荐用“平水韵”的韵字,一首诗,一韵到底,用一个部的韵,不能用邻韵。记不住韵字不要紧,可以搜索平水韵,往里面查韵字。一般都是押平韵。
三,有可平可仄的字,自己根据诗意选择是平还是仄字。
四,学习一下起承转合。可百度。
五,对于初学者,最好一二句写景,三四句写情。这样布局,景情兼容。
六,明白今平古仄,可平可仄的字,记不住不不要紧,可以网上搜索,保存,平时写诗时对照检查。
七,如果写诗熟练了,最好把诗写的含蓄些。尽量不要白话,讲究把字凝炼。少用成语,多用字词。
答:基本规则即格律是:
1、字数。五言和七言为主。
2、句数。四句和八句为主。
3、平仄。平平和仄仄相间(交替)。一二声为平,三四声为仄(现代发音)。
4、沾对。对:12、34、56、78句平仄相对,即平平对仄仄,仄仄对平平。沾:23、45、67句平仄相沾,即平平沾平平,仄仄沾仄仄。
5、平仄变化,初学者记住一句, 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基本格式如此。
句式以首句变化主要分为四大类,不再详述。
6、押韵。平声韵为主。一韵到底。
可参考《平水韵》、《词林正韵》、《中华新韵》。每首诗应统一选择一种韵。一般不可通韵,出韵。应避免句尾三平韵和三仄韵。
7、对仗。诗分四联。首、颔、颈、尾。其中,颔、颈联须用对仗。词性和结构相对。就像天对地,雨对风等。
先写下这么多。前人的总结评论要和实际读写相结合。多看多读多想多写,要记得,实践出真知。
读书趁少年,滴水可石穿。
秋月三杯酒,春花好入眠。
格律诗正格一说是否严谨?
何谓正格?那是相对“变格”而言的。
我们知道格律诗有四种基本平仄格式,但是这四种基本格式是在初唐诗和前朝宫体诗的基础上总结归纳而来,在格律规范完全成熟之前,有许多音韵用词方面的探索,包括成熟之后,杜甫也曾专门探索过拗律成诗,称为“拗律体”,后世的黄庭坚等人都精通于此。
但是拗律体并不普遍,而变格则是相当普遍的。变格不管在格律形成前后都大量存在,所以才会有后人总结出来的“正格”、“变格”的区别。类似于词牌有些相同的词牌名又不同的字数、平仄变体一样,这些都是合律的,但区分于用来分析推导的格律“正格”。
多说理论无益,我们举例来看。我们使用常用的平起仄收格式来看:“平平平仄仄”,对应推导出第二句就是“仄仄仄平平”。李白的《夜宿山寺》“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这里“摘”是入声字,仄音入韵。这两句匹配的就是平起仄收的正格。
但是实际在写诗的时候,平仄未必能这么严合,像孟浩然的《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后句平仄是“仄仄仄平平”,而出句的平仄却是“平平仄平仄”,第三字和第四字的平仄互换了,这种现象非常多,后人在总结这种声韵格式的时候专门取了个名字叫“鲤鱼翻波”,非常形象地表达了这种平仄互换。但是我们要看到,这种变格是不影响后续平仄推导的,也就是说,这句出现鲤鱼翻波,后面的平仄还是按照正格来推导:
移舟泊烟渚,平平仄平仄
日暮客愁新,仄仄仄平平
野旷天低树,仄仄平平仄
江清月近人。平平仄仄平
这种完全不影响平仄关系推导的平仄变化,我们就称之为“变格”。
至于拗救,因为具有独特性,不像变格这种普遍存在,就要区分对待。如果拗救在本联完成,不影响整首诗的平仄关系,而且这种拗律体大量使用,具有普遍性,我们也可以称之为“变格”。
如刘禹锡的《岁末咏怀》:“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出句也是正格“平平平仄仄”的变化,“不”、“得”这里是入声字,所以变成了“平平仄仄仄”,即三仄尾。三仄尾在唐诗中出现得也比较频繁,不过对句在正格“仄仄仄平平”的首字可平可仄的情况下选择了“新”字平声,避免了上下句六连仄,让发音起了变化,又不影响整首诗的平仄推导,这种变化,我们也视为不出律的变格。
至于拗律不成功的,就是古风,不作为格律诗看待,也就无所谓正格、变格了。
格律诗是严格遵守平仄、韵脚、对仗的古诗。
正格只有四种,必然是严谨的,变格是对正格的灵活补充,同样是有规则可循的。
一家之言,欢迎指正评论。
喜欢请点赞并关注,谢谢。
问题:格律诗正格一说是否严谨?
......
前言
格律诗有四种基本句式,
1、仄起仄收式:【仄】仄平平仄
2、平起平收式 :平平【仄】仄平
3、平起仄收式 :【平】平平仄仄
4、仄起平收式:【仄】仄仄平平
每一种句式作为第一句,后面按照对仗、黏连的规则组成四种格式。 就是诗格律诗最基本的四种诗体。例如:仄起仄收开头的一首绝句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身是飘蓬子,心如劫后灰。
惟怜楼上月,犹是故乡来。
除此以外,格律诗也有几种变格,也被认为是格律诗的范畴以内。
一、三仄尾
赵执信《声调谱》讲到:
平平仄仄仄,下句仄仄仄平平,律诗常用,若仄平仄仄仄则为落调矣。盖下有三仄,上必二平也。
三仄尾是 ”平平平仄仄“的一种变格:平平仄仄仄,这种格式在唐诗黄总非常多,初盛中晚唐都有很多这类格律诗:
中唐大诗人刘禹锡的《岁夜咏怀》前两句: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第一句,弥年不得意,得,是入声字,这句是三仄尾。
大历十才子之一的卢纶《夜中得循州赵司马侍郎书因寄回使》后两句: 殷勤报贾傅,莫共酒杯疏。第七句,殷勤报贾傅, 平平仄仄仄。
二、鲤鱼翻波
这是平平平仄仄的另一种变格:平平仄平仄。这也是格律诗常见的变格,在唐朝科举中的试帖诗中也能见到。
例如开元二十六年戊寅(738),崔曙《明堂火珠诗》就是一首八句的五律:
正位开重屋,中天出火珠。夜来双月合,曙后一星孤。
天净光难灭,云生望欲无。还将圣明代,国宝在京都。
还将圣明代,平平仄平仄。
三、救拗
格律诗中还有很多的救拗格式,这里就不多说了,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老街诗词闲话11-格律诗怎么救拗? 必读》
例如: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拗句:中平仄仄仄仄仄,救拗:中仄仄平平仄平”
结束语
题主的问题:格律诗正格一说是否严谨?这个可以看看历朝的科举试帖诗,在试帖诗中救拗的句式似乎见不到,三仄尾我也没有见过。
@老街味道